9月29日,日本饮料巨头朝日集团突然陷入瘫痪:生产线停摆、系统宕机、内部数据如决堤般外泄。10月1日,勒索组织“麒麟”在其暗网站点高调认领,晒出29张窃取的内部文件截图,宣称盗取超9300份文件、总量达27GB的机密数据。尽管朝日啤酒子公司于10月2日宣布6家工厂恢复生产,但这场攻击的余波远未平息。

麒麟并非传统黑客组织,而是一个典型的“勒索软件即服务”平台。其运作模式类似互联网时代的“平台经济”:开发者提供勒索工具和技术支持,下游“分销商”负责实施攻击,收益按比例分成。这种模式大幅降低了黑客攻击的门槛,甚至催生了“新手友好型”网络犯罪。
根据网络犯罪研究平台数据,麒麟自2022年亮相以来,已发起近870次攻击,目标横跨医疗、金融、制造业。2024年6月,英国诊断服务商Synnovis遭其攻击,导致医院系统瘫痪、手术取消,甚至间接造成患者死亡——勒索软件首次与“人命损失”直接关联。
“麒麟是当前最激进的勒索软件之一,具有破坏性、高度活跃,且愿意制造现实世界的混乱。”网络安全公司Qualys产品经理April Lenhard如此评价。换言之,麒麟的威胁已超越数据窃取,升级为对实体社会的无差别攻击。

作为年销售额超2万亿日元的行业巨头,朝日集团掌握着啤酒工艺配方、供应链数据、渠道合作方信息等核心资产。这些数据一旦泄露,不仅可能被用于二次勒索,更可能被竞争对手或恶意机构利用,冲击日本食品工业的竞争格局。
更关键的是,传统制造业常自诩“离线安全”,认为黑客更青睐金融或科技企业。然而,随着工业4.0推进,生产线高度依赖物联网设备与中央控制系统,一旦防护薄弱,黑客只需攻破一个节点,就能让全链条停摆。朝日工厂的停产,正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典型漏洞案例。
与传统黑客的隐蔽作风不同,麒麟深谙传播心理学。每次攻击后,它会在专属网站公示“战果”,甚至设置倒计时,胁迫受害者支付赎金。这种公开挑衅,既是为了施压目标企业,也是在“行业”内立威,吸引更多合作攻击者。

此次麒麟选择朝日集团,亦有战略意图:日本企业素以严谨管理著称,攻破其防线能最大化传播声量;而食品饮料行业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,攻击易引发社会恐慌,放大勒索筹码。
打破“安全幻觉”
许多企业仍认为“黑客只盯金融机构”。事实上,医疗、制造、基础设施等实体行业正成为新靶心。任何联网系统均需预设“已被渗透”的防御心态。
零信任架构非口号
朝日集团若早实行零信任策略(永不默认信任内网设备),或可避免黑客通过一个漏洞横向渗透至核心系统。分段隔离、最小权限访问,应成为企业安全标配。

备份≠高枕无忧
多数企业虽有数据备份,但疏于演练恢复流程。麒麟等组织常先潜伏数月,同步加密备份系统,使企业陷入“有备份却无法还原”的绝境。定期攻防演练与离线备份至关重要。